沈周的花鸟画也富有特色,并成就粲然,所创水墨写意风格对吴门画家影响很大。董其昌曾评论;“写生与山水不能兼长,惟黄要叔能之,……我朝则沈启南一人而已。”五代黄筌的山水未必著名,而沈周确是兼长者。
沈周花鸟画的师承,画史叙述颇笼统,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云:“白石翁蔬果翎毛得元人法,气韵深厚,笔力沉着。”但具体师承哪家未细说。综观沈周的存世花鸟画,似乎不专学一人,范围比较广泛,与山水画的“集诸家之大成而兼撮其胜”情况相仿。
分析存世作品,其典型画法主要有两类。一为设色没骨法,结构谨严,用笔工整,设色轻淡,其质朴清雅的格调极似元代钱选,而灵动之笔又似受明初孙隆影响。如《荔枝苍鹅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荔枝树上的果和叶,蘸淡色用没骨法,形体真实而质朴,似钱选花果,树下白鹅,以轻色淡墨连勾带写,活泼灵动,与孙隆《花石游鹅图》中的鹅十分相似。《墨菜辛夷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的辛夷,亦用设色没骨法,一笔即出浓淡向背,再略加复笔点染和勾筋,结构工谨写实,色泽沉着丰润,亦多钱选之韵。可以看出,此类画法与元代钱选和明代孙隆呈一脉相承关系。
另一类画法为水墨写意法,是沈周最常见的风格,笔法比较放逸,结体也趋简练,但仍保持造型的准确和用笔的含蓄,水墨也浓淡有序,浑厚沉着,笔到墨随,极少自然晕渗之迹,属于一种简率而不狂怪,欲放而未放的小写意画法,与后世的泼墨大写意花卉迥然有别。如方薰所论:“点簇花果,石田每用复笔,青藤一笔出之。石田多蕴蓄之致,青藤擅跌荡之趣。”《墨菜辛夷图》卷中的墨菜基本画法同于辛夷,只是以墨代色,菜叶稍见纵放,可见这种水墨小写意法是在设色没骨法基础上生发而出的。五十四岁所作的《荔柿图》轴和六十八岁所作的《牡丹图》轴(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亦呈相近风格。《枯树鹤鹆图》轴(扬州市博物馆藏)笔墨比较简率放逸,枯枝多写意笔韵,疏简苍劲,鹤鹆也见洗练,然形态仍很逼肖,写意而未离形似。
沈周还有一些花鸟画,汲取其它画法,呈多样面貌。其中有较工整细谨的勾写法,如《雪中芭蕉图》(美国夏威夷美术馆藏);有勾勒、没骨结合的兼工带写法,如《红杏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工笔勾干,没骨绘花,工整而清雅;有没骨、水墨结合的设色写意法,如八十一岁所作的《牡丹图》轴(南京博物院藏),淡色牡丹、墨笔枝叶,均疏简而雅正,形似而神具。
明代著名评论家王世贞曾对沈周花鸟画有如下评论:“石田氏乃能以浅色淡墨作之,而神采更自翩翩,所谓妙而真也。”确为的论。吴门后学者文徵明、唐寅、陆治、陈淳、周之冕等人,都从沈周处汲取不同营养,树立各自风范,进步推动了文人花鸟画的发展,其间沈周有不可磨灭的滥觞之功。
转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