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登录

×

画信主题

苏州,一座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城,历史的沉淀,不断被发掘。文明如流水,在城市中静静地流淌,最终汇聚在一点——苏州博物馆。苏州的风物,自隋唐以来,便常见于唐诗宋词中,手工艺品更远销海外,虽经千年,传承未曾断绝。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次大规模的恢复和抢救,闻名于世的苏州玉雕、牙雕、木雕、核雕、刻竹、刺绣、木刻年画等技艺得到继承和发扬。无论是艺术,还是技术,若想演进,除了个别灵感源于天授外,无不要向我们的祖先汲取智慧,这是不二法门。苏州玉雕、核雕、刺绣、制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题材、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苏州传统手工艺人智慧的结晶,体现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这些技艺在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手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展现了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为此,苏州博物馆举办2023年第十六届“印象@苏博”画信活动,活动主题为“技忆苏州——给非遗传承人的一封信”,让我们用手中画笔描绘出你所了解的苏州非遗技艺,让这些技艺在新的时代得到不同的表达,致敬这些可爱的非遗传承人!
详情>>

作品要求

作品必须是本人的真实原创作品(凡已发表过的作品不得参赛)。画信内容须符合本年度的画信主题,形式不限,作品背面须写明作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学校、班级、地址)及联系电话。画信内容须同时包含画和文字。
详情>>

奖项设置

学生组

儿童组(12周岁及以下):

一等奖:10名

二等奖:15名

三等奖:20名

青少年组(13-17周岁):

一等奖:10名

二等奖:15名

三等奖:20名

社会组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信”奖:10名

详情>>
活动流程

参与对象:苏州全市中、小学生,社区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

3月17日~4月16日:向全市中、小学生、社区及社会各界人士征集画信

4月17日~4月24日:苏州博物馆对投稿画信进行初审

4月25日~5月3日:通过初审的画信寄送至苏州博物馆

5月4日~5月11日:邀请专家、老师对通过初审的画信进行最终评审

5月12日:公布获奖画信并进行线上展示

5月12日~5月15日:微信投票选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信”

5月20日(周六):画信颁奖仪式

5月20日~8月31日:获奖画信在苏州博物馆进行展示


作品要求

作品必须是本人的真实原创作品(凡已发表过的作品不得参赛)。画信内容须符合本年度的画信主题,形式不限,作品背面须写明作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学校、班级、地址)及联系电话。

画信内容须同时包含画和文字。

横板尺寸1.jpg

竖版尺寸1.jpg


参与及评奖方式

1.报名方式:参与者按照上述要求自己制作画信明信片,画信明信片尺寸要求:16.5*10cm(单面空白,可供绘画)。完成之后拍照上传至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社会人士参与者和参与学校分别投稿至不同的链接,并在4月16日24点前截止投递。

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www.szmuseum.com/PaintingLetter/Index/HXZX

2.评奖方式:此次画信活动将进行两轮评选,首先由苏州博物馆对投稿画信进行初审,作品通过初审的参与者将收到短信提示,请按照短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作品原件寄送至苏州博物馆本馆进行最终评选,获奖画信由有关专家老师共同评选决出。(画信原件交至苏州博物馆本馆观众服务中心,也可以邮寄到苏州博物馆,邮寄地址:苏州市东北街204号,苏州博物馆公众教育部;联系电话:0512-67546065,殷老师)。

活动将分为学生组(17周岁及以下)和社会组(18周岁及以上)分别进行评比。学生组将按照年龄再分设为儿童组(12周岁及以下)及青少年组(13至17周岁),两组分别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优秀指导老师以及优秀组织奖若干。社会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3.奖项及奖品

学生组:获奖者将获得相应奖状及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一份。

社会组:

一等奖将获得奖状及奖金800元;

二等奖将获得奖状及奖金500元;

三等奖将获得奖状及奖金300元。

投稿画信版权归苏州博物馆所有,画信原件由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获奖画信将在苏州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及线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