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关于推迟启动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公告

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关闭

-【清】桥形耳三足雨雪金铜炉-


口径12.4厘米 高8厘米

简介

此炉圆唇,口沿外撇,颈部略收,口沿之上起双桥耳斜立,两耳纤细流畅,腹部圆鼓,炉壁厚薄均匀,下承三足。外底部施以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德”字有一横。皮色雨雪金。周身素面无纹,简洁雅致。可称清代桥耳之标准器也。


-【清】曹素功百寿墨-


长6.95厘米 宽0.75厘米 厚0.85厘米

简介

长方柱形。墨体四面均阴文篆书填金三行寿字,左右两行八字,中间九字,共一百字。墨顶阴文楷书填金曹素功制。何澄子女捐赠。

-【清】灵璧石笔架-


长15厘米 高5.6厘米


简介

以天然灵璧石制成,石质细腻,包浆温润。以自然峰势为格,山形连横,奇峰突起,可承两笔。既可观赏把玩,亦可为文房笔架之用。原配木座。


-【明】树根随形洗-


口径10.9厘米 底径9.7厘米 高4.8厘米

简介

此笔以天然树根为材,将其掏空制成,保留了树根的整体形态。底为圈足,阴文行书恒轩归庄并钤字玄恭方印。归庄(1613~1673年)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之曾孙,与同乡顾炎武齐名,有归奇顾怪之称。

-【清】三足素圆炉-



口径9.54厘米 高4.5厘米

简介

鬲式素圆炉,尖口折沿,卷唇,束颈,颈部有一条凹弦纹,鼓腹,三象足,微外撇。底款为珍珠地,阴印阳文楷书“宣德年制”四字圆款。藏经纸色,此器虽小,入手颇沉,非一般铜炉可比。 鬲炉本为礼器,合裆为腹,去耳平口,弦纹以颈,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好形制。


-【民国】狮耳活环长方口香炉-


民国

口径长9.8厘米×7.9厘米 高7.4厘米

简介

炉呈四方形,唇口直向下,颈部起三道凸弦纹束腰,垂腹渐收,下承圈足,圈足设二层台。肩颈部两端置铺首衔环耳一对,为活环。底署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皮为棠梨色。炉身虽小巧,铺首庄严稳重,颇有古风,包浆醇厚。


-【清】桃形铜炉-


口径5.5厘米 高5.6厘米

简介

仿寿桃形造型,将枝干制作成三足,叶片为握手。既可用于熏香,也可做为暖手之物,是铜炉中别具情趣之器。此炉造型独特,铜色古朴,简洁大方,美观实用,匠心独运,十分雅致。


-【清】景泰蓝三足双耳铜炉-



口径12.4厘米 高9.5厘米

简介

平唇,侈口,溜肩,鼓腹,鬲足,足底部鎏金,竖耳。通体景泰蓝装饰,肩部饰一周缠枝花卉纹,腹底为葡萄卷云图案,葡萄果实饱满低垂,卷云连绵不绝,整体色彩绚丽,华而不俗。 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传统的美术工艺品之一。对于景泰蓝的发展历史,众说纷纭。一说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制作,一说据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存品系创于明宣德年间,到明景泰年间才广泛流行,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习惯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远销国外。


-【清】四峰形笔架-



长15.2厘米


简介

铜质。自上而下山势渐起,形成大小不等的四峰,可承三笔。在极小的空间里以简练的手法营造出峰峦叠峙的意境,远近有致,为文房佳品。


-【清】雕漆方果盒-


高10.2厘米 口径29.2厘米

简介

盒为方形棱角,子母口,漆色呈枣皮红,盒正面开光,线框内剔刻麻姑献寿图,边线以一道回纹与莲花瓣纹装饰,盖肩底腹四面剔刻轮、螺、伞、肠、花、罐、鱼、盖八宝图案,圈足刻回纹与盖上所刻回纹相呼应。内侧与底部涂黑漆。此雕漆果盒采用吉祥如意图案,浮雕立体感强,刀锋圆润,融多种雕漆技法于一体,规整端庄、朴实典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 蝉形玉琀-


长 4.6厘米

简介

此蝉形白玉玉含,造型略扁,头呈弧形,凸眼似钉帽,背部刻划双翼。上腹部有两条交叉的弧线,表示蝉的鸣腔,下腹部以弧形横线,表示蝉的腹节。造型准确,纹饰简洁。玉蝉琢磨精细,尤其是坡形线磨得光滑圆润。玉蝉的线条凝练挺拔,走刀处见棱见锋,表现出匠师高超的造型能力,显示出“汉八刀”的底蕴。


-【清】犀角荷叶杯-


口径11.1-7.4 厘米 高3.8厘米

简介

此杯利用犀角原形,剔去少许,雕成一只敞口收足的荷叶形酒杯,荷叶边沿或外卷或内折,自然生动。口沿一侧雕一柳叶形虫蛭,杯内壁阴刻荷叶筋络,杯外壁起线刻荷叶筋络,并与杯内壁的叶筋一一呼应。外壁一侧叶筋间隙处阳刻草书三行:“恩从黄甲醉,听荷索羅深”,外壁另一侧雕有六足双钳水虫一只。


-【战国】铜削-


战国

长21.3厘米 刃长12.3厘米 宽1.9厘米


简介

环形把手,单面刃,刃尖有磨损。在纸张大量使用之前,以竹简木牍为主要书写材料,铜销用于修治简牍。


-【清】黄玉书镇-


长 8厘米 宽 5.7厘米 高 2.8 厘米

简介

书镇为不规则卵形,玉质细密,温莹润泽,色呈淡黄,内有黑斑,带红色斑点。随形浮雕云龙戏珠,云头重重,龙身隐掩其中,龙首及前胸、左腿、右爪则拨云而出,且左右爪腿一前一后极尽开张之势,表现了龙的矫腾舞虬之姿。龙首短而方,毛发杂生,并有锯齿形腮须,眼如“虾米”外凸 ,龙须左右飘拂。


-【清】狮耳圈足雨雪金铜炉-


口径14.1厘米 高7.4厘米

简介

此炉口沿方中带圆,虽曲折有度,但不失流线动感。束颈,腹部鼓垂,圈足外撤。底款施以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端正工整,铸造清晰,皮作棠梨色,光滑亮泽其身两侧的狮耳硕大,纵向几乎占炉身的三分之二,其精细入微的工艺,可谓此炉最大的亮点。以高浮雕铸成,雄狮额头脸面多处突起,表现出肌肉骨骼的质感。眉毛由三部分曲卷合成,加以阴刻毛丝。两目有神,阔鼻大口,獠牙外露,鬃毛刻画流畅,一气呵成,威风凛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