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清】蚰耳圈足雨雪金铜炉
【清】鼠耳三足铜炉
【清】都灵坑坐相达摩
【清】竹雕人物鼓式盒
【战国】玉凤
【五代】端石风字砚
【清】顾珏竹雕人物笔筒
【清】青花圆瓷砚
【清】吴守默天蜺墨
【清】剔红佛手瓜果盒
【清】天鸡耳法盏炉
【清】青花云龙纹笔船
【清】端石风字砚
【宋】端石抄手砚
【清】 竹雕西厢人物香筒
© 2010-2025 苏州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52086号
清
口径11.6厘米 高5.9厘米
该炉平口,微侈,鼓腹,下承圈足,双蚰耳,底部施以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该炉款识为铸炉后修制,地子平整,边沿过渡平滑,六字舒朗明晰,每一笔都栩栩如生,布局合理,端庄大方。皮作棠梨色,呈雨雪金。
口径9.5厘米 高10.5厘米
该器为子母口,盖遗失,鼓腹圜底,腹部以硕鼠形像为双耳,三足设以鼠尾形制。该器为鼠耳造型,形制奇特,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鼠为十二生肖之首,更流传有“老鼠招财”的说法,因此,民间艺术创作者以鼠为主题创作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该器中的两只硕鼠伏于再侧,恰如即将探入油缸前的一霎那,形象俏皮可爱。
高5.4厘米
此坐相达摩面庞方阔饱满,眼微合、唇含笑,髭横生,表情和悦,无须无髯,颇似女相。头着风帽,身着敞胸长衫,外着披肩,右腿盘坐,左腿支起,身姿微侧而头向右前方。
寿山石,因质量与产区不同而有田坑、水坑、山坑之别。此坐相达摩,质地润泽细密,微有透明,色黄如熟栗,肌理多含金属砂点及粉白色,是都灵坑余脉石材所制。
口径5.2厘米 高7.4厘米
外形呈圆鼓形,平底。一蹲姿孩童,双手捧瓶。盒盖巧妙地以鼓皮边处为子母口。盖与底以竹节隔膜稍加磨制而成鼓皮状,雕饰鼓钉。此盒集透雕、浅浮雕、圆雕等技法于一身,构思奇特,雕工精细。
战国
高3.5厘米
玉质洁白,有褐色沁。勾喙相交,圆目修冠,昂首欲飞,尾翎修长,凤翼及翎上阴刻线刚劲有力,与无锡鸿山越国墓葬出土的战国玉凤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代
长21.7厘米 宽15厘米
砚面呈风字形,三缘起框,砚额稍凹呈风池,池堂一体,底有梯形双足。此砚因长期使用而有磨损。 风字砚又称展形砚,砚体两直缘对称外撇,上缘弧形,呈风字形,风字砚造型简洁、明快,在唐代较为流行。虎丘吴天墩出土。
口径5.5厘米 底径5.4厘米 高11.9厘米
口作鳝脊式,下承三矮足,枣红色。器壁环雕松竹林,林中坡台间群贤毕至,一组听琴,一组弈棋,各得其所。整器用刀深峻,跳顿有力,不作矫饰。在造型上一反早年精雕细琢的风格,竹树枝叶以块面形式处理,带有浓重的奘饰效果。人物也不拘泥于形似,约略数刀而神态毕现,且参用深刻和镂雕法,准确圆熟,富有变化。署隶书顾珏二字款镌宗玉连珠印一方。
外径16.3厘米 内径13.7厘米 高3.2厘米
扁圆形。鼓腹,矮圈足,口沿内U形槽,凸起圆形砚堂,砚堂有边。U形槽内、腹部及砚底近圈足处皆绘青花折枝梅、菊间杂纹饰一周。圈足内有青花篆书铭七行:持片石归,袖有沧海。与人作研,寿以千载。易之陶埏,圆灵月采。即墨策勋,事逸功信。结文字缘,得大自在。辛亥秋亦庵居士铭。此瓷砚青花色调浅,图案纹饰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
长5.65厘米 宽2.6厘米 厚0.7厘米
腰圆形。墨面额间镶嵌珍珠一颗,下阴文楷书填金天蜺。墨背阳文楷书:芝泥发彩,宣凤藻以腾文,兰检浮香,润龙缭而动色。张鷟。何澄子女捐赠。 吴守默,安徽歙县人,清康熙间与曹素功齐名的造墨名家,墨肆延绿斋。为人颇自矜持,造墨不苟,及其晚年,子孙无继起者,至雍正以后遂绝迹墨林,其佳绝鲜,故人称延绿斋似昙花一现。
长12厘米、高4.8厘米
共两件,瓜果盒为不规则形,直腹,平盖平底,子母口,器身呈枣红色,龟背纹锦地,内壁及底髹黑漆。其一盖面为棕色,刻佛手两只,一横一竖,一株梅花老枝由两侧向中间攀升,枝叶舒展,处于不同期的花蕾,有的盛开,有的还含苞待放,形态各异。其二盖面呈墨绿色,刻不同形状的瓜果两只,上面藤叶翻转覆盖,藤须萦绕,空隙处刻回纹锦地。
清口径13.5厘米 高8.3厘米
敞口外撇,平唇,腹自口至底渐收,平底,下设云纹三足。炉壁两端铸天鸡耳,鬃毛卷曲,造型别致。外底施以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书法方正质朴。此炉型似敞口的茶盏,又如初绽的花朵,线条舒展流畅,造型优雅大方﹔天鸡耳俯首向下,双目细长,似带着古代仕女般妩媚羞怯,着实刻画得精妙传神。该炉铜质精纯细腻,虽数百年沧桑之下,也难掩其光华。
长30厘米 宽12.8厘米 高5.8厘米
胎质细腻。长方形,子母口,斜弧腹,圈足,袖色白中闪青,盖已佚。器内分大小两格,有支口和笔搁,饰青花如意云纹等图案。器外壁口沿和足边分饰青花回纹和卷草纹一周,腹部绘双龙戏珠,间以祥云。器底青花双框内楷书『大明万历年制』。
长17.6厘米 宽14.5厘米 高2厘米
砚面呈风字形,砚首高翘,内凹呈墨池,两直缘对称外撇,线条饱满流畅。砚底有二足,中间阴文隶书:挠万物者莫疾乎风,吾行四方惟女从。彝尊铭并书。下钤朱印。装于一黑漆盒中,盒盖阴文篆书朱竹姹先牛家藏风字砚。嘉庆丁卯九月廿三日,后学姚鼐题。钤姚鼐方印。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精金石考据,工诗书,著《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词综》、《明诗综》等。 姚鼎(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宋
长15.9厘米 宽9.4厘米 高3.5厘米
此砚四周略内敛,砚面四周起边,砚堂平,下端有一石眼,砚池开于前端,为长方抄手式,砚石质地坚润,灰黑无纹。枫桥何山南麓M3出土。
高21厘米 口径5.1厘米
香筒为直筒形,深腹。上下两端镶红木,上端作敞口,下端束腰作底盖,底钻有五孔,成梅花形排列。筒身运用浮雕、镂雕、平刻、阴刻等多种技艺,满饰松柏、假石、人物等图案。画面以传统剧目《西厢记·拷红》为题材:庭园深处,松柏树下,一位老妇(崔夫人)端坐石栏平台中间,作训斥状,神情严肃。其身后站一侍者,手持长棍,听命而立。台阶下一年青女子(红娘)跪于地上,正向老妇诉说原委,以博老妇欢心。画面刻划真切,描绘栩栩如生,把传统剧目的情节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