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清】胡开文长洲彭氏墨
【民国】象耳象足方形炉
【清】白玉鸳书镇
【清】三足篆香炉
【清】紫檀嵌宝方笔筒
【清】詹大有三十树梅花书屋墨
【清】钱梅溪款紫檀柄刻锡壶
【清】敦本堂主人藏墨
【清】白玉梅花转心长方佩
【明】八吉祥筒形炉
【唐】三彩水盂
【清】红木圆形手卷匣
【清】狮耳圈足铜炉
【清】紫砂菊花印盒
【明】朱三松竹雕春闺幽思笔筒
© 2010-2025 苏州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52086号
清
长12.55厘米 宽2.95厘米 厚1厘米
长方形,满身刻细卷云纹。墨面额间嵌一珠,楷书填金御赐宰相箕裘状元衣钵,下钤填金江浙第一世家印,外环刻填金双龙纹,龙首相对。墨背楷书填金长洲彭氏制墨。下钤天涯过客印。墨两侧分书苍珮室主人选烟、光绪二十有八年十月天涯过客属。此墨镌刻精细,墨质坚密,黝黑亮泽,应为胡开文讲贡朝廷所用。何澄子女捐赠。 胡开文(1742~1808年),字柱臣,号在丰,安徽休宁人,清代四大制墨家之一,斋号苍佩室。其特制的苍佩室墨常年进贡宫廷。
民国
口径9.1厘米、高12厘米
该器口正方,平唇,直腹,双耳为朝天仰起的象鼻,鎏金。口沿饰一周云雷纹,寓意吉利深长,富贵不断头。腹身雕以缠枝莲花图案。下承四象首为足,象首饰瓒珞,嵌以砒宝。足根与底饰一圈弯曲云雷纹,被卷云状象耳断开,象首顶部镶嵌各色料珠,部分已脱落。象鼻粗短有力,略向内弯折。此炉造型优美,华丽富贵。云雷纹与莲瓣纹相配合的雕饰,在元代的瓷器上已多出现,明代初年才广为流传,所作莲瓣丰腴逼真,缠枝卷叶相缀连。
长10.4厘米宽4.1厘米 高9.5厘米
玉质白中泛青,表面留有部分黄色皮子,为籽料俏雕而成。鸳鸯口衔荷枝,荷叶、荷花分别卷垂于两侧,身下卷边荷浮托,使鸳鸯隐现于荷叶之上。造型取之于生活,灵巧生动,富于想象。
口径10厘米 高13.4厘米
该器为鼎形,设两个隔层,分上中下三个空间,双耳铺首衔环,腹部下垂,圜底,下承三象足。该炉仿博山炉形制,最上层顶部突起如博山炉之群山,设一珠形捉手,镂雕饰以花卉纹,外围一周铜钱纹。上层放置铜质香篆和压香板,中层是储存烟灰的空间,为三层空间最高者,最下层是存放铜质小刷子、灰铲、刮刀等行香工具的空间。该器有使用痕迹。
清中期
高15.1厘米 宽11厘米
笔筒由五块檀板拼接而成。前板以象牙、螺钿、珊瑚、孔雀石、寿山石、椰壳等材料,用镶嵌法拼填汉张骞出使失败,乘树桩顺流归汉的故事。后板以银丝嵌七言二句:“昔年曾有乘槎客,至今传沔斗牛虚。” 笔筒上沿以银丝作回文镶嵌。
长7.85厘米 宽2厘米 厚0.72厘米
扁长方形,满身金皮,有边框。墨面阴文楷书填青五百斤油。墨背阳文楷书三十树梅花书屋藏烟。墨侧有徽詹大有乾行氏珍藏阳文款识。何澄子女捐赠。 五百斤油墨为金农首创,各肆纷纷效仿。詹大有,清代墨工,墨店以制松烟墨见长,制墨题节材、用料配方不求奢华,价廉物美乾隆末年至嘉庆年间,詹大有去世。其子孙自立门户,分散为乾行氏、小竹氏等若干分店,秉承了詹姓制墨风格,并活跃于嘉庆、道光年间。
腹径12.9厘米 长20.2厘米 高9.3厘米
此壶为锡制。直流上翘,弧形钮,飞把。流、钮镶白玉,玉质细腻,飞把握端镶紫檀木嵌银丝,呈志鉃壶三字。壶身一面刻寒梅,落款清极不知;另一面赋诗:邛州隶书之三,仝之七,通变圆融,不知戌一,造胜金沙,制精玉质,呼吸生风,清绝孰正。落款梅溪钱泳。整器高洁素雅。 钱泳(1759~1844年),字立群,一字梅谿,号梅华溪居士,江苏无锡人。工篆、隶,精镌碑版,做印得三桥(文彭)、亦步(吴逈)风格。
长8.8厘米 宽2.4厘米 厚0.7厘米
长方形。墨面浮雕一老者,衣填石绿,头、手、足填金,左下阴文行书填蓝敦本堂主人藏。墨背阳文行书:岁在甲寅,客海阳,敦请名手邵文瑞主人仿古制此烟。取其顶胶,取其清搥,取其多式,取其朴其工,资与朱提之轻重相埒,用以自娱,并以赠风雅之君子,乌程凌大寒寒竹父。墨顶阳文楷书选烟。墨身填色有所脱落。何澄子女捐赠。 凌大寒,原名邦显,后以字行,更字寒林,浙江湖州人。书画超迈,不可一也。此墨是白制墨,为馈赠之用。
长8.9厘米 宽3.3 厘米
玉佩为白玉质,长方形,每块所刻图案、纹饰相同。正反两面上端阴刻、镂雕蝙蝠、如意等图案,中部用阳、阴刻等技艺构成外方内圆边饰,取古钱之意。内置圆形活片,活片上面阴刻团形瑞兽纹图案,中下方框内饰折枝梅花,此处背面为素面,下部镂雕,阴刻天鸡图,羽毛飘逸似带。
明
口径14.1厘米 高11.9厘米
圆筒形,平唇,直沿内敛,平底,下承如意云头三足。底款为方形阴文“胡文明制”四字篆书款。栗壳色。 器身由四条弦纹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分。中部以圈点纹为底,俗称“珍珠地”。上雕石榴、桔子、佛手、桃子、莲蓬、枇杷、葡萄、柿子等八种水果。“桔”似“吉”音,“柿”音同“事”,二者寓意“事事大吉”“百事大吉”;佛手与寿桃、石榴常组合成“三多”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枇杷、葡萄也寓意多子多孙,子孙万代;莲蓬有“连生贵子”之意,这些吉祥物所表达的内容皆为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主题。胡文明为明末制炉名家,以基花铜炉闻名于世。
唐
口径2.9厘米 腹径5.9厘米 高3.5厘米
敛口,丰肩,鼓腹,圈足。施以绿褐色釉,下腹部未施釉。原苏州枫桥何山大队五大队出土。
长28.7厘米
圆柱形,素面,可拆分为二,子母口扣合。整个器形刻为手卷形,天杆及卷端都刻划得入木三分,签条上书:茂才莫是龙云卿氏翰札。光绪五年孟秋。彦奇题藏。何澄子女捐赠。 莫是龙(?~1587年),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今上海人。工诗古文词,书法钟、王及米,小楷精工,行草豪逸有态。
口径9.2厘米 高7.5厘米
平口,微侈,微敞口,束肩垂腹,炉身较高,双肩腹部饰狮耳,圈足外撇。外底施以阳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深栗色皮壳。该炉器形端庄大方,纹饰亦工,狮耳敛眉怒目,凶猛威。整器古意甚浓,造型纹饰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构思,实乃陈设佳器。《沈氏宣炉小志》载:“狮耳多旧炉而世人不取,只因未见有佳者,不知铜质惟狮炉最高。”
口径8厘米 高3.8厘米
扁圆形,泥质呈紫黑色。盖、身以子母口扣合,印盒盖、底中心雕流畅清新的菊花纹。整器器形规整,精致小巧。
高14.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8厘米
此作品雕摹一仕女置身湖石之间,停琴支颐,若有所思。石间斜插红杏一枝,春燕穿梭其中,撩人眼目。在岩旁虚空处镌诗一首,诗下镌“三松”二字款。此器融浮雕圆雕与一体,强调疏密变化,画面层次丰富,用刀圆润劲利,是朱稚征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