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宋】瓷三足炉
【宋】瓷圈足炉
【宋】黄釉瓷虎子
【宋】陶质模具
【南宋】临安府行用钱牌
【元】金女冠
【元】缎绵袄
【元】缎绵裙
【元】织锦飘带
【元】刺绣双龙残片
【元】织锦团鞋
【元】金钗(一对)
【元】金簪(一对)
【元】金镯(一对)
【元】金日月片
© 2010-2025 苏州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52086号
宋
苏州市娄药镇新苏大队开河工地出土。龙泉窑青瓷。方唇直口,深直腹,设三足。外壁施豆青釉,釉不及底,内壁近口处施釉。
苏州市娄药镇新苏大队开河工地出土。龙泉窑青瓷。方唇直口,深直腹,圈足。外壁施豆青釉,釉不及底,内壁近口处施釉。
苏州市货场指挥部虎丘分团工地出土。横置圆筒状,口倾斜向上,光素无纹,背有半环形提梁,平底。整体施酱黄釉,釉不及底。
1975年苏州大石头巷宋代坊市遗址出土。该组泥制陶范有人像、动物、花卉、山水、建筑图案、佛教图案等,特别是幼童戏球中的幼童形象酷似苏州双塔罗汉院宋代石柱上雕刻的儿童像。
南宋
苏州市虎丘茶花大队宋墓出土。铜质。上圆下方,上端均有穿孔。又称“牌帖”,俗称“镑牌”、“大牌”。钱文真书,面文为“临安府行用”﹔背文“准参伯文省”。“准”即“平”、“当”。“省”指“省伯”,当时七十七钱作百钱,甚至五十钱作百钱,称“陌钱”或“短陌”。该钱牌为南宋理宗景定年间( 1260~1264年)铸行。
元
诸葛冠式,金质。以极纤细的竹丝编结成网格式冠壳,又分别用藤或竹条作为内外边圈,以丝扎固,再在冠壳表面蒙以麻及黄薄绢。女冠在黄薄绢上缀贴孔雀翠毛,出土时色彩尚鲜艳。薄绢上用九根金丝由前而后箍牢,冠两侧的金丝弯曲呈回旋状,冠的前沿又缀桃形镶金边玉饰6件。
衣长较短,袖口及下摆宽大。从衣服的系缚方法来看,左襟上有一带与右腋下内侧的绢带、右襟下有一带与左胶下外侧的绢带分别系缚,应为交领左社。主要面料为杂宝云纹五枚暗花泮,图案是以云纹与杂宝纹相结合,如意云头和犀角,金劾、珊瑚、书卷、火珠等穿插在一起,此类风格的图案在当时十分流行。
此裙夹绵衬绢,有前、后两片,各由三幅织物拼缝而成,两片约有四分之三的织物相重叠。两端各有绢带一条作系缚用。裙料为凤穿牡丹纹花绢,图案为两行方向不同的凤凰在牡丹花丛中飞行,十分生动。
其主体为梯形,上窄下宽,上端略有束腰,下端10厘米处则另以丝线编成网络状,并下垂流苏。另有三条顶端呈三角形的长带。主体为几何地团龙团凤纹花缎。
此为三片罗地刺绣龙纹边饰中的一片,原应属同一件衣服的袖边和下摆。该片共绣龙三条,均集中于左侧,两条左向,一条右向,间隔排列。龙的造型简洁,均为五爪,龙与龙之间相隔有两朵卷草纹。刺绣以四经绞罗为地,采用平绣,用丝绒以平直针、接针等绣成。
以紫色暗花绫作面,素缎作里,鞋顶端有素缎如意头贴绣。鞋底罗质,并用接针绣出卷云和梅花纹。
呈竹节形,保存完好。
上端做成梅花形,圆柱身,圆锥足。
金镯一对,呈椭圆形。镯两端为龙首,其中一个龙首的嘴部连着一颗金球,形成双龙戏珠之势,以圆珠连接成龙身,别具风格。
圆形,锤打成型,圆中各书“日”、“月”文字,下为浮云一朵。出土时分握于曹氏的左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