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明 万历】青花八仙大碗
【明 宣德】青花把莲大盘
【明】龙泉窑暗花菱口碗
【清 康熙】五彩笔筒
【清 康熙】青花海水龙纹棒槌瓶
【明 万历】青花松鹿灵芝纹八棱盒
【清 康熙】青花镂空开光人物故事纹碗
【明 嘉靖】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宋】定窑白釉印花盘
【清 雍正】青花八吉祥纹菱口盘(一对)
【清 康熙】米黄地五彩花蝶纹碗
【明 洪武】釉里红缠枝菊花纹大碗
【明 正德】祭蓝麒麟纹执壶
【清 康熙】郎窑红釉鱼尾尊
【清 康熙】 豇豆红搪锣洗
© 2010-2025 苏州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52086号
明 万历
高8.4厘米 口径17.4厘米 足径6.4厘米
胎质洁白细腻,直口微侈,斜壁,圆弧腹,向内收敛式圈足,足内底心微凸。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浓艳,蓝中泛紫,是使用西域回青料的结果。内外纹样均以青花绘成,内壁绘缠枝灵芝花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字,内心在双圈中画正面五趾团龙纹,器外绘八仙图。器底圈足内有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双圈楷书款。
明 宣德
高5.9 厘米 口径34.1厘米 底径24.7厘米
侈口,弧壁,砂底无釉。盘心绘用绸带扎束在一起的莲花、莲蓬、浮萍等水生植物,随着水流动的波纹轻轻荡漾。内外壁以牡丹、山菊、茶花等相衬托,口沿绘卷草纹、回纹为边饰。此类青花主题纹饰称“束莲纹”,又称“把莲纹”,是宣德瓷器上独具特色的装饰。此器是宣德时期的典型器物。
明
高12厘米 口径24.3厘米 底径10厘米
胎体坚致,菱花口,深腹,花瓣形,圈足。底部有一周垫烧痕迹,火石红明显。通体施青釉,釉色均匀,釉质肥厚,莹润光泽。口沿内外分别刻有弧线边饰,内底中心暗刻花卉纹,内外壁暗刻缠枝花卉纹。
清 康熙
高15厘米 口径18厘米 底径18厘米
胎体厚实,笔筒形制规整,平口直筒,深腹,玉壁底。里外施白釉,釉质肥润,底面中圈施白釉。外壁以五彩绘六只团鹤,团鹤之间则补以云纹,云纹潇洒生动,团鹤苍劲有力。整器构图疏密得体,色彩鲜洁亮丽,画笔精美细致,是文房用具之精品。
高46.9厘米 口径12.8厘米 底径15.2厘米
胎质细腻厚重,洗口,直颈,折肩,筒形长腹,圈足,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称“棒槌瓶”。器颈部青花绘回纹、云纹一周,腹部青花双龙抢珠和汹涌澎湃的海水波涛。构图丰富,画工流畅,青花发色艳丽,形制规整,是康熙时期棒槌瓶的标准器。
高8.8厘米 口径12.6厘米 底径10厘米
器形扁鼓,呈八棱形,子母口,浅圈足,盒盖圆拱,顶面平。外壁以青花装饰,近足处饰回纹一周,盖面和盒身开光内绘灵芝纹,盖顶绘松鹿灵芝纹,喻意吉祥,并布置山石、花草和祥云等图案。此器胎体厚重,造型古朴大方,青花发色浓重艳丽,纹饰层次丰富,画面密而不繁,绘工细腻,线条自然流畅。
松鹿灵芝纹喻意福禄寿,鹿在我国古代被视为“仁兽”,表示太平无事,因鹿与禄同音,故又被作为官禄的象征,松有长寿之意,灵芝表示万事如意,表达了世人的美好愿望。
高8.9厘米 口径22.1厘米 底径9.3厘米
胎质洁白细腻,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滋润。碗内素白,碗口外沿青花绘织锦花纹,腹部以镂空几何纹装饰,并饰有六组开光,开光内青花绘人物故事图,画面生动活泼,人物栩栩如生,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近足处以青花饰如意云头纹、变体莲瓣纹、卷草纹。
明 嘉靖
高3.7厘米 口径19.7厘米 底径10.9厘米
胎体紧密坚致,撇口,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质青亮肥润。盘心青花双圈内绘缠枝花卉,口沿内外饰二道青花弦纹一周,外壁青花绘缠枝花卉纹。青花发色深沉浓艳,画工自然流畅,笔触娴熟。外底署“大明嘉靖年製”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宋
高3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6厘米
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轻薄,器壁内外均施白釉,釉面光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器内壁以印花装饰,盘心印有回纹一周,回纹内印有龙纹,印工精致,印纹线条清晰,图案工整优美。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因宋时曲阳属定州,故曰定窑。定窑以烧制日用白瓷为主,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工艺。
清 雍正
高3.9厘米 口径15.2厘米 底径9.2厘米
胎质坚致洁白,非常细润,胎体轻薄,修胎规整。菱花口,斜弧腹,圈足。青花发色淡雅,釉面光洁。纹饰清秀致雅,线条柔美,盘里光素无纹,外壁绘有八吉祥(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图案,意寓“吉祥如意”,胫部为如意云头纹。底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三行楷书款。
高7厘米 口径15.6厘米 底径7.6厘米
胎骨洁白致密,器型规整,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内壁及足内均施白釉,釉面匀净莹润。碗内壁素白,中心彩绘折枝花卉一朵加以点缀。外壁施低温米黄釉为地,釉色黄中泛灰,以五彩花蝶纹为主题,五彩蝴蝶穿行于色彩艳丽的花丛中,翩翩起舞,栩栩如生。
明 洪武
高16.5、口径42、底径22.8厘米
胎骨厚重,形制硕大,敞口,弧腹,圈足。釉面莹润,内外满绘釉里红缠枝菊花纹饰,纹饰布局繁密,图案纹样清晰。器物在造型及纹样上都保留有元代的遗风,缠枝花卉画工恭谨流畅,为洪武时期的典型器。
明 正德
高22.4厘米,口径4.9厘米 底径7.5厘米
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算珠钮盖。胎体厚重, 壶内及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釉面厚薄不匀。颈部刻朵云纹,腹部鸡心形开光内刻麒麟纹,蓝色釉地衬托出露胎火石红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圈足露胎,修胎不规整,有明显的粘砂现象,为民窑产品。
高24.1厘米 口径8.1厘米 底径6.3厘米
胎体坚实,撇口,束颈,溜肩,鼓腹,高圈足。通体施红釉,釉色匀净沉稳,如同夏熟的红枣。釉面流动性较强,器身越往下红色越浓重,釉面上有冰裂状细小开片。郎窑红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为督窑官郎廷极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的新品种,史称“郎窑”。口沿因釉层薄而露白色,圈足聚釉处呈滴注状却不往下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高3.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7.5厘米
此器胎质莹白,造型规整,器口内敛,扁圆腹,底内凹,窄圈足。此器外施红釉,釉色细腻润滑,色调淡雅宜人,酷似豇豆的红色,故又称豇豆红,釉色中带有绿色苔点,幽雅清淡,又称为“美人醉”或“美人霁”。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