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清 康熙】米黄地五彩花蝶纹碗
【明 洪武】釉里红缠枝菊花纹大碗
【明 正德】祭蓝麒麟纹执壶
【清 康熙】郎窑红釉鱼尾尊
【清 康熙】 豇豆红搪锣洗
【明 成化】青花缠枝并蒂菊花纹碗
【宋】定窑白釉印花盘
【明 永乐】甜白扁腹绶带葫芦瓶
【明】龙泉窑暗花莱菔尊
【清 康熙】釉里红摇铃尊
【清 雍正】斗彩人物纹盘
【明 弘治】黄釉盘
【清 康熙】青花人物纹笔筒
【明 嘉靖】青花寿桃云龙纹碗
【明 万历】青花八仙大碗
© 2010-2023 苏州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52086号
清 康熙
高7厘米 口径15.6厘米 底径7.6厘米
胎骨洁白致密,器型规整,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碗内壁及足内均施白釉,釉面匀净莹润。碗内壁素白,中心彩绘折枝花卉一朵加以点缀。外壁施低温米黄釉为地,釉色黄中泛灰,以五彩花蝶纹为主题,五彩蝴蝶穿行于色彩艳丽的花丛中,翩翩起舞,栩栩如生。
明 洪武
高16.5、口径42、底径22.8厘米
胎骨厚重,形制硕大,敞口,弧腹,圈足。釉面莹润,内外满绘釉里红缠枝菊花纹饰,纹饰布局繁密,图案纹样清晰。器物在造型及纹样上都保留有元代的遗风,缠枝花卉画工恭谨流畅,为洪武时期的典型器。
明 正德
高22.4厘米,口径4.9厘米 底径7.5厘米
盘口,细颈,扁圆腹,弧形流,曲柄,圈足,算珠钮盖。胎体厚重, 壶内及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蓝釉,蓝釉色泽沉稳幽暗,釉面厚薄不匀。颈部刻朵云纹,腹部鸡心形开光内刻麒麟纹,蓝色釉地衬托出露胎火石红色的纹饰,颇具立体效果。圈足露胎,修胎不规整,有明显的粘砂现象,为民窑产品。
高24.1厘米 口径8.1厘米 底径6.3厘米
胎体坚实,撇口,束颈,溜肩,鼓腹,高圈足。通体施红釉,釉色匀净沉稳,如同夏熟的红枣。釉面流动性较强,器身越往下红色越浓重,釉面上有冰裂状细小开片。郎窑红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为督窑官郎廷极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的新品种,史称“郎窑”。口沿因釉层薄而露白色,圈足聚釉处呈滴注状却不往下流,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高3.5厘米 口径8.3厘米 底径7.5厘米
此器胎质莹白,造型规整,器口内敛,扁圆腹,底内凹,窄圈足。此器外施红釉,釉色细腻润滑,色调淡雅宜人,酷似豇豆的红色,故又称豇豆红,釉色中带有绿色苔点,幽雅清淡,又称为“美人醉”或“美人霁”。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明 成化
高6.9厘米 口径15.4厘米 足径5.2厘米
胎质细腻纯净,胎体轻薄,修胎规整,在光线透视下显肉红色。侈口,斜壁,浅弧腹,直圈足,底心突起,整个碗成半球型状。碗内外施透明釉,釉面滋润,光洁无瑕,器身内外与底足釉色三者一致,釉色洁白,聚厚处微闪青色。内为素白面,外壁以青花绘在上下双弦纹中绘五方连续缠枝并蒂菊纹,圈足外墙饰双弦纹。青花色泽淡雅青亮,为平等青料发色,与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圈足底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直二行双圈楷书款。
宋
高3厘米 口径11厘米 底径6厘米
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轻薄,器壁内外均施白釉,釉面光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器内壁以印花装饰,盘心印有回纹一周,回纹内印有龙纹,印工精致,印纹线条清晰,图案工整优美。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因宋时曲阳属定州,故曰定窑。定窑以烧制日用白瓷为主,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等工艺。
明 永乐
高29.1厘米 口径3.4厘米 足径6.5×5厘米
胎质洁白,细长葫芦形口,扁圆腹,亦称扁壶。底足较小,颈腹间附有对称弧形绶带耳。腹部上下接痕迹明显。通体内外施透明釉,釉面肥厚莹润,聚釉处闪烁灰青的光泽。甜白是明永乐朝景德镇官窑所创制的半脱胎白瓷,胎薄釉莹,有甜净之意,故称“甜白”。“甜白”也称“填白”,是指在此白瓷上,可填彩绘。明代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及嘉靖、万历时都曾烧制相类的白瓷,但均无法与永乐甜白媲美。
明
高34.9厘米 口径7.1厘米 底径10.2厘米
整器胎体厚重,瓶体修长,椭圆形瓶身,形若莱菔,即萝卜,俗称“萝卜尊”。唇口,短直颈,溜肩,长腹下敛,圈足,足端露胎。通体施青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釉面开片。外壁中腹刻有缠枝牡丹花纹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枝条花叶互相缠绕,线条活泼流畅,刻工精细。胫部饰菊瓣纹。
高17.9厘米 口径3.9厘米 底径10.4厘米
唇口,长直颈,溜肩,圈足。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光亮。器物的主题纹饰为二组对称的釉里红夔凤纹,凤凰的眼睛以青花点睛,形象生动。釉里红发色鲜亮艳丽,风格简洁素雅。底书“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三行楷书款。此尊造型优美,红白对比,雅静宜人。整体呈摇玲形,故称“摇玲尊”,为康熙时期典型器物。
清 雍正
高4.9厘米 口径15.2厘米 底径8.6厘米
胎质细密洁白,口外撇、浅腹、圈足。胎体厚薄均匀,通体施白釉,釉面莹润光亮。盘外壁绘三组折枝桃果,盘内口沿处绘五蝠祥云一周,盘心青花双圈内绘一人身穿绿衣,骑坐于梅花鹿上,手握灵芝,回首后视,一红衣孩儿紧跟其后,周围辅以蝙蝠、祥云、灵芝、仙草等纹饰。人物刻画生动细腻,线条流畅。底书“大清雍正年製”青花双圈六字三行楷书款。
明 弘治
高4.5厘米 口径22.5厘米 底径13.1厘米
胎质洁白细腻,敞口、浅腹、圈足。黄色釉面肥腴滋润,呈色娇嫩清亮。低温黄釉瓷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御窑厂,传世品罕见。因当时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呈色娇嫩而有“娇黄”的美誉。底书“大明弘治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
清 康熈(1662-1723)
高13.4厘米 口径10.7厘米 底径8.2厘米
瓷质细白如雪,口足略外撇,束腰式。口面平齐开有小沟槽,壁面内收,下渐大,底足为二层台式圈足。釉色莹润光亮,里外施透明釉,底部釉面有极细缩釉点,像针鼻眼。壁面用云南珠明料绘湖石、芭蕉、庭院、人物,组成的“加官进爵”的场面。青花发色青翠明快,艳丽洁亮,层次分明。器物除二层台式圈足外,并有青花六字二行双圈楷书“大明成化年制”的伪托款。
明 嘉靖
高9.5厘米 口径16.9厘米 底径7.4厘米
胎体坚致厚重,敞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肥润亮泽。口沿内外及近足处绘二道青花弦纹一周,碗心青花双圈内绘五爪云龙纹,碗外壁以青花缠枝莲托寿桃纹装饰,和一带圆圈的“寿”字。青花发色浓重艳丽,纹饰古朴雅致,画工随意洒脱,气势粗犷飘逸。外底署“大明嘉靖年製”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
明 万历
高8.4厘米 口径17.4厘米 足径6.4厘米
胎质洁白细腻,直口微侈,斜壁,圆弧腹,向内收敛式圈足,足内底心微凸。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浓艳,蓝中泛紫,是使用西域回青料的结果。内外纹样均以青花绘成,内壁绘缠枝灵芝花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字,内心在双圈中画正面五趾团龙纹,器外绘八仙图。器底圈足内有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双圈楷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