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明 嘉靖】五彩寿字纹盘
【明 正德】白釉暗花海水云龙纹盘
【清 康熙】仿成化五彩花蝶纹盘
【元】钧窑红斑胆瓶
【明 永乐-宣德】青花十棱菱花碗
【清 康熙】郎窑红釉梅瓶
【明 正统】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清 康熙】五彩山水人物盘
【明】龙泉窑大盘
【清 康熙】五彩折枝花卉纹花觚
【清 康熙】五彩薄胎鸡缸杯
【明 万历】青花梵文莲花菱口洗
【清 雍正】青花大盖碗
【宋】白瓷孩儿枕
【明】青花松竹梅碗
© 2010-2025 苏州博物馆 版权所有 苏ICP备06052086号
明 嘉靖
高2.8厘米 口径14.4厘米 底径9.3厘米
敞口,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匀净莹泽。五彩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寓意吉祥。盘中央绘一曲枝果树,树上结满果实,枝杆拗成一个寿字,树边辅以灵芝仙草。盘外壁亦绘同样的纹饰。底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六字二行楷书款。
明 正德
高4.7厘米 口径22.6厘米 底径14.8厘米
胎体厚薄均匀,胎釉细腻,白中闪灰。盘口微侈,浅弧腹,矮圈足。盘内心饰有一条腾升长龙,龙身盘曲遒劲,其间辅以三朵祥云,外壁饰二条行龙,并暗刻海水江牙纹,刻纹清晰流畅。器底书“大明正德年制” 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此器制作方法是,先在胎体上印出龙纹,然后用锐器划出龙须、爪、麟等细部,施白釉时留出龙纹图案,烧制后,露胎部份的微量铁与氧相结合呈显出火石红色,白釉和火石红色相互映衬,别具一格。
清 康熙
高3.6厘米 口径17.2厘米 底径10.7厘米
胎质细腻,敞口,浅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光亮。盘内外以蝴蝶和过墙樱桃为饰,红桃绿叶,描绘精细,形象生动。器足绘花枝,由器足攀过盘沿一直延伸至盘内,另有四只粉蝶飞翔于盘内外,翩翩起舞。底书“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寄托款。
此盘为康熙御窑仿成化器物。整器造型秀美,色彩淡雅,画工精细,尤其过枝图案构思巧妙,浑然一体。
元
高15.9厘米 口径2.9厘米 底径6.6厘米
小唇口外卷边,细长颈,胆形瓶腹,圈足。器身满施月白釉,施釉不到底,釉层肥厚滋润,并有小开片。器身有大小多块窑变红斑,彩斑自然流畅,窑变美丽。钧窑的这种红斑,是由于青蓝色釉中三价铁的青色和铜的红色合成而形成的,烧成后釉色青中带红,有如蓝天中晚霞,即所谓“钧红”。钧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古属钧州,故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一种乳浊釉,即通常所说的钧窑窑变色釉。钧瓷的窑变釉之美,有赞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
明 永乐-宣德(1403-1435)
高9.9厘米 口径20厘米 足径8.1厘米
胎体细白,致密坚硬,碗口至圈足呈十棱菱花形,撇口,壁微斜,弧形深腹,外十棱菱花形、内圆直圈足。内外纹样均以青花绘成,器心双圈中绘五趾团龙纹,口沿内外绘双弦纹。外壁中央绘十组五趾团龙纹,圈足外墙根部饰双弦纹。纹饰线条纤细流畅,图案绚丽鲜艳,清晰明快。在线条的纹理中有结晶斑,呈星状点滴晕散。
高18.3厘米 口径3.6厘米 底径6.4厘米
胎体坚实,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近足外微撇。通体施红釉,釉质均净,釉面鲜亮,有冰裂状细小开片,口沿因流釉而露白,俗称“灯草口”。近足处垂釉呈黑褐色且不过足旋削线,俗称“郎不流”,底部白釉泛黄,有细碎开片,俗称“米汤底”。郎窑红是清康熙朝创烧的一种高温铜红釉,相传是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窑务时督烧的官窑产品,故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
明 正统
高34.5厘米 口径5.6厘米 底径11厘米
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沙底。此瓶为明早期的典型器,造型挺拔俊秀,釉色白中泛青。颈部饰线纹,肩部绘缠枝花卉,腹部缠枝莲纹,足部绘蕉叶纹。
高4.1厘米 口径27厘米 底径16.4厘米
胎体坚致洁白,整器造型规整,撇口、浅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匀净肥润。盘内以五彩绘山水人物图,山峦起伏,古树参天,纹饰施彩浓艳,层次分明,宛如设色青绿山水,山石皆用青绿皴染。构图疏密恰当,绘画细腻,并附有诗文:“画棟前临杨柳崖,青帘高挂杏花村。”
明
高9.8厘米 口径47厘米 底径17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涩圈露胎一周呈红褐色“火石红”。器型硕大,制作规整。胎体厚重,胎色灰白,胎质细腻,通体施青釉,釉面莹润光亮,釉色青翠浓厚,韵味幽长。盘心浅刻一株折枝牡丹,刻工娴熟,刀法流畅,笔势气脉连贯,兼有线和面的艺术效果。牡丹历来被视为“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所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此类纹饰在明初景德镇官窑青花大盘中也十分常见,体现的是一种皇家贵族的审美品味。
高19.2厘米 口径10.5厘米 底径6.2厘米
胎骨洁白细腻,三段式,上部为喇叭口,中间略凸,下部外撇,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光润。全器以五彩折枝花卉装饰,用锯齿纹分成三段。整器古朴典雅,庄重秀美,纹饰疏朗有致,五彩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高3.7厘米 口径8.4厘米 底径2.8厘米
胎质细腻,胎体轻薄,呈半透明状,几近于半脱胎瓷器,扣之声音清脆入耳。口微外撇,弧腹,卧足。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光洁,犹如凝脂。杯以蓝、红、黄、绿、赭诸色绘制而成,外壁绘雄鸡率领雏鸡觅食图,画面衬以山石、花草,色泽鲜亮而柔和。底有青花“適意”双圈楷书款。整个器物小巧玲珑,极为可爱,因其形状似缸,而绘鸡的图案,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好,几可乱真。
明 万历
高5.5厘米 口径19厘米 底径5.7厘米
胎骨洁白细腻,花瓣口,斜弧腹,圈足。釉面匀净肥润。盘内壁绘两层仰莲瓣纹,莲瓣内饰如意云。盘内底绘两层覆莲瓣纹,中心书梵文。青花发色淡雅,画面在莲瓣的一仰一覆之间形成似盛开的莲花,又似莲台,具有三维效果,十分罕见。底书 “大明万历年制”青花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
清 雍正
高12.9厘米 口径18.7厘米 底径8.6厘米
胎质洁白细腻,碗盖拱起,抓纽中空,碗身撇口、深腹、腹下斜收至底,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肥润,釉面匀净亮泽。盖面及碗身以青花绘“三多果纹”,即以石榴、佛手、寿桃组合纹饰,其中石榴寓意多子,佛手寓意福气,桃寓意多寿。三者结合,寓意多子多福多寿。
宋
高24厘米 纵7.7厘米 横15.2厘米
枕作孩儿伏地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手交叉放于胸前,头微微向上抬起,双目直视前方,双肘和膝盖着地,头饰两黑色丫辫。童子全身施白釉,釉色微泛黄,釉面有开片纹。整器造型别致,童子神态生动,宽额丰脸,憨态可掬。
高7厘米 口径15.2厘米 底径5.8厘米
口微撇,微带弧形,足稍内敛,通体满釉。里口有梅花点、斜方格纹一圈,碗心内画有两条蓝线框,框内绘有松梅竹石图。外口有梅花点方纹二圈,腹部饰松竹梅三友图二组,顺序排列,近圈足处绘蓝线圈上下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