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关于推迟启动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公告

各位尊敬的观众及市民朋友: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苏州博物馆2020年度新志愿者招募工作将推迟启动,具体启动时间请关注苏州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通知。

感谢广大观众及市民朋友一直以来对苏博志愿社的关心与支持,苏博志愿社的全体志愿者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用热情、专业和耐心服务更多苏博观众。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相信我们定会战胜疫情!

苏州博物馆

2020年2月7日

关闭

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黄罕勇海派玉雕艺术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浏览次数:25658

向美而生:黄罕勇海派玉雕艺术.jpg

《向美而生:黄罕勇海派玉雕艺术》

编委会

主编:陈瑞近

副主编:谢晓婷 陶苏卫 茅艳 程义

执行主编:杨宇萌

英语翻译:张帆 王翠

展览总策划:谢晓婷

展览总协调:茅艳

学术支持:程义

展览负责人:江伟达 许洁

内容策划:许洁

形式设计:张希 陈剑林

展览执行:杨宇萌 张希 陈剑林 李 焱

黄罕勇简介

1977 年1 月生于上海。1993 年学习玉石雕刻,师从吴碧霞,学习传统人物玉雕。2000 年转型传统动物玉雕,至 2003年创立个人工作室,日渐引用和融入海派风格,将传统玉雕和现代审美做一次永不休止的调和。主要艺术特征是以动物为玉雕载体,展现其外在的、刚柔之间的力与美,某些作品会运用人性的角度去探索或是思考一些内在的精神。

海派玉雕是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形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申城。它具备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精神,前承明清玉雕之精华,融合苏派、京派、扬派玉雕的工艺特点,以技法精妙和文化融合闻于四方。

作为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黄罕勇先生对“海派”一词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惯以“河流汇成海”的比喻来取代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概念。在黄罕勇眼中,"海派”亦是“无派”,因为它博采众长,是不同派系融合的结果,而融合则催生了新的概念、新的内容,这正是黄罕勇创作的灵感基石,他似乎从不愿意把自己固定在某个框架之内,这不仅是对艺术自由的不懈追求,更是一种勇于创新的艺术态度。

1993年,年轻的黄罕勇进入玉雕艺术的殿堂,初学人物雕刻,七八年间苦心磨砺,技艺始成。2000 年,为挑战自我和渴求创新,他执意转换创作理念,开始以中国传统瑞兽为创作母题。他雕琢的玉兽,在传统题材上奏响新声,于作品中加入更多的个人感悟与理解,并以真率之心雕琢籽玉,突出玉料与生俱来的美感,造型设计上更强调神态的深化,张扬不失灵动,威猛不失驯服,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不断尝试将自己的审美融入玉雕题材,一点一点地从细节上优化传统,从散点透视到焦点透视,在写实的基础上写意线条,这让黄罕勇的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又不至于空凭无所依。时至今日,单一的流派已经很难囊括黄罕勇的玉雕艺术,成熟艺术家的风格只能由他自己定义。

纵观黄罕勇的玉雕艺术,他一直不断地冲破固有的束缚,同时又将自己维系在传统的中华文化脉络之中。也许艺术就是充满了矛盾与奇妙的辩证法,无限的灵气与张力才能在碰撞中喷薄而出,诚然这也正是黄罕勇给人无限期待的原因之一。历经千年沉淀,“玉雕”已然无法被简单地定义,因“玉”者绝非单纯的名词,其下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理念。感谢黄罕勇先生为我们带来玉雕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如是期待更多美好的艺术呈现。

同时感谢黄罕勇先生慷慨捐赠玉雕作品《云上》,为丰富我馆馆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