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陈列
《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陈列》
编委会
项目总策划:陈瑞近
项目总协调:谢晓婷
展览负责人:杨艺
策展人:许洁
展览协调:江伟达
展览形式设计指导:杨艺 江伟达
主编:陈瑞近
副主编:谢晓婷 陶苏卫 茅艳 程义
执行主编:许洁
文物说明(以姓氏笔画为序):朱恪勤 朱益萌 朱颜 许平 许洁 严建蔚 李焱 杨宇萌 张云林 金怡 钱莺歌 钱依珺 姚晨辰 潘文协
英文翻译:张帆 冯嘉 沈琳
特约编辑:李焱 杨宇萌
序
物阜民丰、文化繁荣的苏州,凡金银琉璃绮彩锦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概之曰“苏作”。苏作技艺是文人意识的产物,更是江南文化的典范。
苏之巧甲于天下,“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苏作举凡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之类,无不引领时尚潮流。文人荟聚的苏州,以浓郁的文化气息造就了巧夺造化的苏作技艺。
苏作技艺,神乎其技。明人张岱羡称:“吴中绝技,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乾隆时地方志亦载:“吴中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之者,莫能及也。”明清时人一致认为,苏州百工技艺他处无法比拟。
明清时期的苏作技艺引领社会风尚,随着大量的苏州工匠进入宫廷,竹木牙角雕刻和缂丝苏绣等技艺从民间走向宫廷,推动了整个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道出了苏作玉雕与宫廷的关系。何止玉雕,镂木、刻竹、髹漆、针绣、金砖等苏作技艺都从市井进入庙堂,苏作玉雕供于桌案,苏式家具置于厅堂,苏绣缂丝饰于朝袍……从衣食起居到房屋建筑,从家具陈设到宫廷花园,苏作与宫廷紧密相连,江南文化的精细文雅通过苏作技艺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日的苏作技忆依然故我,秉承传统,不忘创新,伴随时代发展,见证时代变迁,盛世中万千花开。
走近苏作,感悟苏州。